目前分類:Essay: 滔滔不絕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愛狗(以及所有有毛的動物),
自閉, 偏執, 對文字超~龜毛對(我而言, 標點符號的誤用和錯字是一種罪。但typo倒是情有可原。), 但卻是友善的。
不太常上網(家裡沒接網路, 請恥笑!), 所以回覆會有點慢。
性別, 生日, 身高, 體重, 這些數據真的很重要嗎?
等我們熟一點, 或許你就會知道了
興趣: 大量閱讀(文本/圖像)‧音樂‧電影‧AC和少數G(每個人好像都差不多)
MSN: 目前尚未申請使用, 請恥笑!

關於簡易人格分析, 我相信統計數據,
因此在下列個人喜好中, 你若能發現自己有三成相仿,
那我們的個性必然能夠契合, 請賞光, 和我做個朋友。

作家:
古典=>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薩德(Marquis de Sade), 維吉妮雅‧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艾倫‧坡(Edgar Allan Poe)
現代=> 安潔拉‧卡特(Angela Catter), 符傲思(John Fowles), 歐文‧威爾許(Irvine Welsh), 派屈克‧徐四金(Patrick Suskind), 柏納‧韋伯( Bernard Werber), 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 貝瑞‧約克魯(Barry Yourgrau), 芭芭拉‧高蒂(Barbara Gowdy)
科幻推理=>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菲利浦‧K‧迪克(Philip K. Dick), 傑佛瑞‧ 迪佛(Jeffery Deaver),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亞洲=> 宮部美幸, 山田詠美, 陳雪, 盧郁佳, 張惠菁
繪本作家=> 藍‧史密斯(Lane Smith), 謝爾‧希爾佛斯坦(Shel Silverstein), 提姆‧波頓(Tim Burton), Cocco!

畫家=>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孟克(Edward Munch), 繆夏(Alphonse Mucha), 克林姆(Gustav Klimt), 席勒(Egon Schiele), 波拉克(Jackson Pollock), 芙烈妲˙卡蘿, 席徳進(少數幾幅), Cocco!

導演=> Woody Allen, Paul Thomas Anderson, Tim Burton, Danny Boyle, Stephen Daldry, David Fincher, Hitchcock, Anthony Minghella, Gus Van Sant, Francois Ozon, 岩井俊二, 橋口亮輔, 是枝裕和, 北野武(部分), 杜可風, 王家衛(某些)...等
演員=> Audrey Hepburn, Grace Kelly, Humphrey Bogart, James Dean, Kevin Spacey, Stuart Townsend, Edward Norton, Ewan McGregor, Jude Law, Jack Black, Angelina Jolie, Judy Foster, Imelda Staunton, Susan Sarandon, 淺野忠信, 金城武......等

音樂=> Cocco!!!, Amiee Mann, Air, Bjork, Bernard Butler, Badly Drawn Boy, Bell&Sebastian, Blue Man Group, Ben christophers, the Breeders, Coldplay, The Cure, Danny Elfman, Daniel powter, Ed Harcourt, Eminem, The Flaming Lips, Janis Joplin, Jeff Buckley, James blunt, Jamiroquai, Kula-Shaker, KT Tunstall, Keane, Muse, Morrissey, Mr. children, Moby, Mogwai, Nirvana, Ok Go, Pixies, P.J.Harvey, Peaches, Queen, Radiohead, Suede, The Smiths, Scissor sisters, Supegrass, Tori amos, Throwing muses, Tenacious D, Tizzy Bac, The Verve, The White Stripes, Yeah yeah yeahs, 中島美雪, 天野月子, 奧田民生......等
歡迎同好來信討論。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 之於我, 永遠是特異於你的。
宇宙, 真理, 生命的意義, 所有疑惑的解答一直都是存在著的, 它深埋在我之中。
摒棄可悲的實際, 和粗鄙的生理性, 它, 一直是那樣聖潔的存在著。

我和世界間每一個微妙細緻的互動, 都在在激盪著無數未知的可能。
你永遠不可能體會我的感受, 反之亦然。
我們所共同擁有的, 頂多是大眾化的共識。

感官與靈魂是相似的, 它們同樣細緻, 獨特, 卻存在著程度上無法揉合的絕對差異。
人, 世界上充滿了無數的人們。
曾經存在的, 正存在著的, 以及未來即將存在的。
我很想說「你們都是美的。」, 但直覺告訴我這並非事實, 而在個人認知下, 我的直覺完全成立, 毫無疑問。

現實是如此的醜陋, 粗鄙, 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濃烈惡臭, 淌著發膿的血汁, 充滿了致命的劇毒,
而可憎的是, 它並不會真正掠奪生命, 僅是腐蝕, 以近乎於靜止的速率, 慢慢的, 緩緩的, 一點一滴的抹煞所有的善與美, 理想, 純真, 想像力, 真理, 事情的真相。
它讓你變得麻木, 使你漸漸習慣它的臭, 它的醜, 到最後你已經完全的浸漬在它乳黃色的膿液之中, 那膿液已成為你必須的養分, 你的毒品, 你的癖, 你已失去了獨立的能力, 屈膝匍伏, 掛著淚水鼻涕, 卑微的乞求它讓你親吻吸吮那腥臭膿汁, 「再一點, 再一點點就好」,
可怕的是, 你一點也無法察覺自己正在邁向那恆古可悲的死胡同。
必須如此辛勤, 堅定的去與之對抗, 艱辛得使人只想乾脆放棄。
心想「我絕對不要變得那麼爛!」, 卻僅能仰天長嘯。

充滿了正面意義的態度並非面對人生唯一的正確態度, 絕對負面的思考模式, 不對外界抱有任何期待, 有時, 反而是正面的。
自毀的天性總是會將我們導向那千遍一律的結局。

愛不存在, 愛是自欺欺人的遊戲, 是我們發明來抵制無聊的種種小玩藝兒之一, 只是通常我們都太過認真參與。
人自始至終都是孤獨的。
再偉大的愛也無法使你與我分享生與死, 非形式上的。
我們都必須自己去面對。

有時候我會懷疑, 你們一無是處的形象只是出自我自己的想像, 也許你們並沒有那麼爛,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表現得那麼爛呢?
如果你們其實並沒有那麼爛, 那為何「爛」如此具體而傳神的自你們的身上, 從頭到腳, 發自內心, 如此令人意外的真誠, 向外散發呢?
也許你們真的爛, 但卻是身不由己的爛。
「爛」是一個囊括了十足包容性的大無限字彙, 它包含了無限延伸的形態。
無知, 愚昧, 膚淺, 還有很多很多, 一時間想不到; 令人厭惡的事物太多了, 更枉論是人。
「令人厭惡」這句話高漲著自我意識的延伸, 所謂「令人厭惡」實際上就等同於「令我厭惡」, 我即是那人, 人即是我, 以自「我」為宇宙中心。
金錢萬能, 誰敢否認。
不要跟我說: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像是善良, 美德, 愛與美。」
狗屁不通! 沒有錢, 上述一切都不可能, 沒有錢就沒有尊嚴, 沒有喜樂, 更沒有愛。
至少對他人而言是這樣的。

不要與我爭辯, 我太過了解, 太過貪婪, 我什麼都有。
善良, 邪惡; 美德, 缺德; 愛與美, 憎與陋; 二元對立, 或是多元分歧; 我樣樣都具備, 就是沒有錢。
只因為沒有錢, 所以對這個世界而言, 我一無所有。
所以, 對這個世界而言, 我什麼都負擔不起。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04 Sun 2007 15:50
  • Boys

當男孩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成為男人的潛力時,
就只是另一個悲傷墮落的開始。

對我而言, 男孩, 和女孩一樣, 是個中性的名詞。
朦朧中帶著一絲純潔, 尚未沾染不良習性。
男孩, 勉強是美麗的。

男孩是一條爽朗的直線,
成長是無可避免的骯髒。

一天又一天, 我們緩緩的髒得一踏糊塗,
愛使我們骯髒, 性使我們骯髒,
生活經歷將我們原有的一點點善與美, 完全抹煞,
直到抵達極致, 終將腐化。

看見另一個男孩的墮落使我悲傷,
原本可愛的你怎麼會變成這樣?
原本勉強還可以愛的你, 現在怎麼會面目可憎的粗鄙成這樣?
究竟是什麼促使你變了模樣? 厚顏無恥的歸咎於教養
是人性本惡嗎? 且讓我們追隨墨子吧!

至於女孩, 女人?
對我而言, 她們太過微妙, 太刺激, 太切身, 太複雜, 太隱晦, 無法評價。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