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喜歡聰明得很三八的人。
我人生最大的目標, 就是成為一個聰明得很三八的人。
雖然當我賣騷時, 旁人通常只會覺得噁心,
但成為一個騷貨, 也是我今生不太可能達成的目標之一。
這跟主題沒什麼關係, 但似乎也相差不遠。

活著, 總是充滿矛盾,
每個人都絞盡腦汁地嚮往"與眾不同",
私下卻又恐懼自己陷入"異常"之範疇。
如何使自己顯得獨特, 卻又不失常理,
取得兩者間微妙的平衡, 是我們身為人, 不得不面對的最大課題。

有些人就是能像放個屁一樣, 輕鬆得渾然天成,
有些人, 即使死命的嘗試, 卻只落得一場拙劣的模仿,
而Morrissey, 正是這世上少數無法被隨便複製的特例之一。
(至少在我所知的範圍內)

He has a unique sound that no one was capable of imitate.
如烙印般鮮明, 只須起頭兩三個音, 便足以辨析。
宛若地球彼端的另一個西洋版費玉清, (或許某些人會堅決反對這個比喻)
時而吟誦著不懷好意的幽默, 時而洋溢著罕見的倫敦式浪漫,
透過幾乎詩意的干犯, 他大方的表現自己的粗俗,
以一種極度自戀的三八, 數十年來, 仍舊屹立不搖。

在日不落帝國最引以為傲的米字旗上, 刻劃了一道任誰也無法抹滅的軌跡,
"The Smiths"影響了無數傑出的後進。
Even the most graceful Jeff Buckley也曾說過:
「80年代除了"The Smiths"沒有什麼能聽的了。」


"The Smiths"是一種充滿了風格的存在。
數十年如一日, 每次必得消耗兩罐髮膠才能塑造的髮型,
Elvis夾克, 粗框眼鏡, 在舞台上甩動水仙花的經典橋段,
Morrissey比Chris Martin更早開始在手臂上寫字,
比Jarvis Cock更早發展出詭異妖魅的肢體舞動。

就某方面而言, 我和Morrissey很像, (如果你要說"不要臉", 那就省省吧!)
我們都不吝惜向這個刻薄的世界推廣自己的最愛,
他曾擔任New York Dolls歌迷俱樂部的會長,
而我則為Cocco成立了一個非法網站。

在廣受外界好評的"Under The Influence"系列中,
他更無私的強烈推薦了15首影響自己至深的逗趣好歌。
(個人特別喜歡Ludus的"Breaking the rules", 三八得超好聽)

因為某些原因, 他離開了英國, 橫跨大西洋,
將自己強烈的影響力也一併帶進了那俗稱"自由"的國度。
"America, you know where you can shove your hambuger."
雖然期間仍不時有作品發表, 但就商業表現上而言,
是的, Morrissey確實沉寂了一段時日。

但04年平地一聲雷, 一張完美的唱片, 熟悉, 卻又創新,
"You are the quarry"的發行宣告著Morrissey並沒有江郎才盡, 還早得很。
禁得起細酌品味, 他源源不絕的才華越老越卓越, 甚至我敢斷言,
"You are the quarry"和最近(06)的"Ringleader of the tormentors"
絕對不輸"Viva hate", 甚至The Smiths的經典"The Queen is dead"。

Morrissey, my judgment might be crazy, but still, you're the quarry.

★Morrissey Official-site
http://www.true-to-you.net

http://www.morrisseymusic.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e 的頭像
    bone

    骨製品: Bone Production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