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歷經了瀕死體驗後, 我還活著。
還是很遺憾, 但現在沒那麼想死了, 因為聽說網路上看得到(應該吧...)。

2007年7月7日, 在這個一大堆人搶著結婚的777幸運拉霸日, 除了兒女私情外, 地球上還發生了一件更重要的大事, "LIVE EARTH"。
這是一場由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AL Gore)所發起, 盛況空前的全球性活動, 版圖橫跨五大洲, 聯合了世界上的八大城市, 共有150位頂尖藝人共襄盛舉, 參與這場24小時不間斷的接力式演唱會; 個人感覺這是一場格局更大, 議題卻也更為沉重的"21世紀Woodstock"。
撇開我懊悔的個人因素, 這次活動最初的確帶給了我"All As One"(如鋼鍊中的"全為一, 一為全")的震撼與悸動, 感覺自己好像參與了一件大事。
(事實上, 這樣宏大, 豪華的規模, 確實是前所未聞, 也非常可能是空前絕後的。)
守在電視機前, 超過33個小時不眠不休(7號當天我是在早上七點起床的), 除了些許懲罰自己的自虐意圖外, 更為了一種態度, 一種信念, 和全球20億人一起宣示, 我們將為自己所生活的這顆行星奮鬥。
而事實上, 這過程本身就是另一種奮鬥, 我只能仰賴冰水, 尼古丁和咖啡因, 萬分掙扎的與睡魔搏鬥(雖說如此, 期間還是不小心Black out了好幾次)。

我相信過去的24小時, 必將是地球存在以來最正面的一天(技術上是兩天)。
看著各會場中, 數十萬隨著音樂吶喊與高舉著雙手的民眾, 非常直接的使我聯想到七龍珠(Dragon Ball)中的"元氣彈"; 此刻如果真有人能夠集結這股能量的話, 我想, 或許能夠稍稍療癒我們至今(仍繼續)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吧!
但老實說, 缺點還是不少, 第一, 或許冗長的時間對於格局有著重大的影響, 但卻太不人性化了, 我們可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物啊! 我們需要休息!!
第二, 雖然號稱全球, 但轉播的樂手卻仍以英美為主, 而且都還是排行榜上的常勝軍, 就整體曲風而言, 我覺得太過"主流", 因此來到第三點, 因為曲風太過"流行", 氣氛太過歡娛, 我懷疑結束之後有沒人還會記得最重要的主旨, 而真的會具體執行的人又有幾個?
大量的包裝與流行巨星, 多少使整場活動流於宣傳性質為主的"廣告", 我發自內心的期盼這不會只是另一句耗費鉅資宣傳的空泛標語, 或將來(還有多久?)值得懷念的一日烏托邦。

本質上, 這場活動的概念就有點天真,
"團結, 讓我們從小處做起, 每個人都盡一己之力", 沒有人會反對這些, 但這樣真的能產生任何影響嗎? 很抱歉這麼說, 但我真的不認為。
例: 當我觀賞節目的同時, 整晚我聽到的都是鄰居隆隆作響的冷氣聲。
就算我們每個人都種植物, 省電, 省水, 勤作資源回收, 但只消一台卡車疾駛而過, 柴油黑煙一噴, 那我們所作的功就被抵銷大半了, 而且卡車絕對不會只有一台。
我不是說"既然無望, 那乾脆什麼都別做", 該做的還是要做, 但真的要產生影響, 這樣的層級實在不夠, 如果不從政府, 或整個體制著手, 這些努力都只會是一戳就破的美麗幻影; 要大家改用省電燈泡, 那為何不說服企業主只生產省電燈泡呢? 這樣我們就非用不可了啊!

而且, 更重要的問題是, 24小時間, 這為了全球暖化, 與提倡環保而舉辦的盛會本身, 究竟浪費了多少能源?
電視機, 電風扇, 燈光, 光是在過去的"一日"中, 我因為"LIVE EARTH"而使用的能源, 必定遠超於平時的數倍,
或許有人會說"為了使大眾注視事態的嚴重性, 這是種必要之惡", 但這不就像是號稱為了和平而出戰一樣愚蠢, 而且本末倒置了嗎?

我說最環保的生活方式是貧窮。

雖說如此, 在活動結束的那一瞬間, 還是不免感到有些依依不捨,
或許雖然悲觀, 但本質上我還是嚮往樂觀的吧!

Cocco - "堅強善變的人們" at LIVE EARTH

Cocco - "Dugong no Mieru Oka" at LIVE EART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e 的頭像
    bone

    骨製品: Bone Production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