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03.17)在誠品逛, 一時忍不住買了湯瑪士‧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新作"人魔崛起"
在光速看完一遍後, 有點小失望的說。

一直以來, 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都位居我最愛的(虛構)壞人排行榜前五名; (詳情改天再寫)
優雅, 有品味, 注重禮儀, 多才多藝(而且樣樣精通), 更別提他那"驚為天人"的精湛廚藝了,
(對於人肉的滋味, 我已經覬覦很久了, 關於這點, 詳見此處; 你願意讓我煮嗎?)
任務執行時的殘暴, 精準, 黑到極點的雙關俏皮, 以及其對於味覺的病態執迷, 我只能說是"可口至極"。
誰不會對這個"奇葩"的養成, 這個"天才"朦朧的過去感到好奇? 我就很好奇。
實在非常不想說出"撈錢"二字, 但它終究還是以前傳的形式發行了。

作者本人坦承, Dr. Lecter的創作原形是根據國內極少人知道的一位真實食人魔"Ed Gein"(以及其他人)所改寫而成的極致變體, 一如黑死蛾般亮麗破繭蛻變。
(或許之前在Ruby的"上帝的黑名單"大力炒作下, 國內讀者已經對他不那麼陌生了吧; 我是沒看過那本書啦! 不知道介紹的篇幅多不多)
就這樣, 驚世駭俗的罪行使Ed Gein成為許多電影人物塑造時的經典範本,
("Psycho"-五顆星,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4.5顆星, "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這裡指的當然是原始版本, 對類型影迷而言, 它或許也是五顆星吧!)
而那些優秀的電影本身也成了其他許多電影的經典範本, 但在概念的過度氾濫下, 商業重製本身的優劣就見仁見智了。
但與Lecter相較之下, Ed Gein在個人歸納下只是一個宗教狂熱+戀母情結的Hillbilly, 一點也稱不上迷人,
所以說"青出於藍"實在是非常雋永的一句。("三隻小豬"只是腦殘強辯的狗屁)

關於Ed Gein,
延伸閱讀: 電影"Ed Gein"(中譯: 盜屍殺人狂; 翻得粉爛, 但切題)

或許有些充滿魅力的迷團, 注定不該被解開。
當那蠱惑人心的神秘僅被草率的解釋為另一樁人倫悲劇, 不禁使人在八點檔式的平庸中唏噓。
而且"源氏物語"抄太兇了啦! 連伊達政宗都牽連進來太扯了啦!
當心晚節不保啊! 老哈, 即使嚮往東方風情也不需要做到這樣嘛!
又一樁企圖東西合併的適應不良。

Hannibal Lecter不會使我感到一絲恐懼, 他是那種迷人到你會寧願獻身讓他消化排泄, 也不願苟活於平凡肉軀中的邪惡天才,
感覺起來, 成為他的一部分反而是種靈魂的昇華。(不信問問牙仙, 水牛比爾, 甚至馬/梅森)
從"紅龍", "沉默的羔羊"到"人魔", 我都一直忠實的追隨著他虛擬的史跡,
無論是安東尼霍普金斯精湛的演技, 還是紙本, 直到"崛起"......使我不禁想問:
"Dr. Lecter那深不可測的魔力都到哪去了?"
在這本書中, 他直接被從"魔"僅僅貶為一個復仇的凡人。
看到他被"生父"這樣片面的定義, 這樣狹隘的糟蹋, 實在令我感到非常痛心。
已知的部分事實被浮誇的形容詞所包裝, 細節與象徵在商業化的過程中遺失殆盡,
一本只為了被拍攝成電影而寫作的書, 就某種角度而言, 它本身也是另一種悲劇吧!
(至少對我的錢包而言, 它必然是悲劇。)
或許電影會好一點吧! 不要讓我再失望一次了。

延伸閱讀: "紅色龍", "沉默的羔羊", "人魔" (以上皆由"皇冠"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e 的頭像
    bone

    骨製品: Bone Production

    b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